心理测试-人才测评-360度测评-未名测评-乐观生涯

首页 | 量表


UCLA孤独量表    量表    阅读

UCLA孤独量表
UCLA孤独量表

[UCLA Loneliness Scale

(Russell, Peplau,&Cutrona,1980;Russell&Cutrona,1988>

量表简介:

该量表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,这种孤独在此被定义为一维的。

原始的UCLA:量表(Russell et al, 1978)有20个条目,是从Sisenwein (1964)博士论文所提出的75个条目库中选出的。这些条目有许多来自20个心理学家对孤独体验的描述,还有一些来自Eddy (1961)的量表.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:4:我常常有此感觉;3:我有时有此感觉;2:我很少有此感觉;1:我从未有此感觉。UCLA原始表20个项目的陈述都是正序计分。

原始表的潜在问题是有可能出现全都做一种回答而导致假象的错误(因为所有20个条目都指向孤独),同时也缺乏区分效度(无法从本质上将对抑郁和自信等的测验区分出来)。1980年,作者对UCLA初表做了修订(这里称为第二版)。在原来20个条目的基础上又加上了19条积极的反序计分条目(如“我觉得与周围人关系和谐”),复用于162名大学生。用六个额外的问题(如“你一生中有多少时间感到孤独?”“最近两周内你有多少时间感到孤独?”)用于作为“明确的孤独自我标签”,它与全量表的a系数为0. 78。根据与这一指征的相关性筛选出10个正序与10个反序陈述条目。将这些条目随机排列就构成了UCLA第二版。该量表目前应用最广。

与原始表一样,修订表得分亦是20-80。积极陈述(即非孤独条目).得分在计人总分时应行反序计分。

从本量表中选出4-8条可做普查之用。即便只用4条亦可得出较理想的a系数。

本节所附的第二个量表即第三版,是作者为非大学生成人所设计的。因为在大范围的老年人普查中发现,对UCLA条目的理解需要较高的阅读能力。第三版的设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。它含有11个“孤独”正序条目与9个“非孤独”反序条目(其中有一条用正序陈述。

信效度测试

Russell (1980)研究了UCLA第二版的试用情况。第一次用于160名大学生,第二次用于237名大学生。用第二次研究(男102,女128)建立常模,男性均值=37.1 (SD=10.9),女性均值=36. 1 (SD=10. 1) 。

Gutek等(1980)用一个4条修订表电话调查了洛杉机的382名成年人。全量表分为4-16。调查中18-30岁者平均得分8. 3, 60岁以上者为7. 3。得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与人们的直觉不符(经验认为老年人孤独感可能强些),但这一点业已被后来的工作所证实。

UCLA第三版已用于各种人群,包括487名大学生(X=40.1, SD=9.5), 305名护士(X=40. 1, SD=9. 5), 311名教师(10条表得分X=19. 2, SD=5. 1), 284名老人(X=31. 5,SD=6. 9)。

内部一致性:Russell (1980)报告,第二版20条修订本的。系数为0. 94。其他人的研究结果类似。如上所述,用于在职成人普查的4条修订本。系数为0. 75 (Hays & DiMatteo 1987年测查199名大学生所得。系数为0. 63) Hays a DiMatteo修订的8条本a系数为0. 84,与20条表相关为0. 91。第三版a系数为:大学生0. 94,护士0. 94,教师0. 89,老人0. 89 (Russell&Cutrona 1988)。

重测信度:Jones采用原始表进行两个月间隔的重测,相关为0.730 Cutrona (1982)在大学新生中进行间隔7个月的重测,相关为0. 62 o Russell等(1987)用第三版本对老人进行重测,相关为0. 73。

聚合效度:第二版本与第一版本都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(r约为0. 50),与焦虑亦呈正相关(r=0. 3-0. 4) o Russell等(1980)发现,孤独与以下情况呈正相关:每天独处的时间(r=0. 41),独自进晚餐的次数(0. 34),独自过周末的次数(0. 44);与以下情况呈负相关:与朋友交往的频度(-0. 28),好友的多少(-0. 44)。孤独亦与以下情况显著相关:被抛弃感、抑郁感、空虚感、无望感、孤立感、自闭感、不好交际或不满(Russell, 1982)。不少研究发现UCLA量表的的孤独得分与各种其它测量指标有与理论推测一致相关,如社会行为、归因模式及自我保护功能。8条本与4条本的聚合效度与此类似。

区分效度:上述Russell (1980)的第二个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UCLA表第二版的区分效度。虽然采用各种人格与心境评价(以多重回归方式相互组合)可解释UCLA量表分的很大一部分方差,但孤独“自我标签”最后进人方程后对方程仍有显著贡献,说明这一指标的不可替代性。另外,当把人格与心境变量加以控制后,UCLA得分与社会变量(如独自进餐)的相关依然存在。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发现,尽管孤独与抑郁肯定有关,但在心理测量上仍然是有区别的。Hays ﹩ Dimatteo (1987)发现UCLA八条版本得分同理论上与孤独相关的变量有关,例如疏远与社会焦虑,但与以下几种行为无关:如锻炼、节食、饮酒、滥用药物、吸烟及睡眠时间。

Russell等(1987)用489名大学生作为受试,研究了用词简单的UCLA表(版本三),分析它对社会支持的分辨效度:“因子分析显示,孤独与社会支持各属于不同的因子。尽管各自相关,但与其它心境和人格测量的关系各不相同。一般地讲,孤独与心境和人格测量的关系较社会支持更强。"Russell (1987)还探讨了社会支持与孤独的区分效度,样本是301名老人,发现孤独的与社会支持有显著相关,但仍可看出它们各自评定的是不同的成份。孤独与精神健康状态相关很强,与躯体健康状态相关很弱。

应用与评价

UCLA各种版本已用于数百个有关孤独的研究项目之中,该表第二版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。第三版是为适应非大学生人群而设计的,但亦可用于学生中,而且有可能取代第二版。

该量表有三个特点需要说明。第一,“孤独一词未见任何条目之中。Russell (I982)指出,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回答的偏性,因为孤独是一种不被社会所欢迎的、名声不好的状态(Gordon, 1976). Borys ﹩}. Perlman (1985)的综述支持这一看法:当使用UCLA时,性别对孤独得分几无影响,而当明确提到孤独时则影响较大。﹩orys Penman的研究提示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对男性的孤独更不易接受的缘故。

该量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一维性。作者所用的孤独概念是一维的情感状态,其量表也据此设计。采用孤独之多维概念者显然需用或加用不同的量表,对只需一维的一般测量者,UCLA的某个修订本((4条、8条、20条和20条简化条目量表)则是较好的选择。

第三,UCLA未给受试者规定时间范围,因而不清楚它测量的主要是特质抑或状态。间隔两个月重测相关0. 73,七个月重测相关0. 62,提示该表的测定具有特质成份。Spielberger等(1970)报告,焦虑特质重测相关为0. 70-0. 80,而焦虑状态重测相关只有0. 15-0. 55)用此标准衡量,则UCLA主要是特质量表。对孤独特质与状态的区分促使人们创制其它量表。

参考文献

1. Russell, D.,Peplau. L. A.,& Ferguson, M. L. (1987). Developing a measure of loneliness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, 42, 290-294.

2. Russell, D.,Peplau, I. A.,乙Cutrona, C. E. (1980). The 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: 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evidence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39,472一480

3. Russell, D. (1982) The measurement of lonliness. In L. A. Peplau&D. Perlman (Eds.),Loneliness: 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,research, and therapy(PP. 81一104),New York: Wiley (Interscience).

4. Hays D. ﹩}_ Dimatteo. M. R. (1987). A short一form measure of loneliness. Journal of Personalitiy Assessment, 51,69一81.

5. Spielberger, C. D.,Gorsuch, R. L.,乙Lushene, R: E: (1970) manual for the State一Trait Anxiety Inventory,}Palo Alto,CA: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.

(刘平)

UCLA孤独量表(第三版,1988)

指导语:下列是人们有时出现的一些感受。对每项描述,请指出你具有那种感觉的频度,将数字填人空格内。举例如下:

你常感觉幸福吗?

如你从未感到幸福,你应回答“从不”;如一直感到幸福,应回答“一直”,以此类推。

1 2 3 4

从不 很少 有时 一直

*1.你常感到与周围人的关系和谐吗?

2.你常感到缺少伙伴吗?

3.你常感到没人可以信赖吗?

4.你常感到寂寞吗?

*5.你常感到属于朋友们中的一员吗?

*6.你常感到与周围的人有许多共同点吗?

7.你常感到与任何人都不亲密了吗?

8.你常感到你的兴趣与想法与周围的人不一样吗?

*9.你常感到想要与人来往、结交朋友吗?

*10.你常感到与人亲近吗?

11.你常感到被人冷落吗?

12.你常感到你与别人来往毫无意义吗?

13.你常感到没有人很了解你吗?。

14.你常感到与别人隔开了吗?

*15.你常感到当你愿意时就能找到伙伴吗?

*16.你常感到有人真正了解你吗?

17.你常感到羞怯吗?

18.你常感到人们围着你但并不关心你吗?

*19.你常感到有人愿意与你交谈吗?.

*20.你常感到有人值得你信赖吗?

评分:带星号的条目应反序计分(即1=4, 2=3, 3=2, 4=1)。然后将每个条目分相加。高分表示孤独程度高。

评分标准:

44分以上: 高度孤独 39-44:一般偏上孤独 33-39:中间水平

28-33:一般偏下孤独 28分以下:低度孤独

【孤独感介绍】

孤独感是一种封闭的心理状态,因感到自身与外界隔绝或被外界排斥而产生的苦闷心情,人在渴望交往与实际交往情况不佳时容易产生孤独感。心理学家指出,内向者对自我世界的过度关注极易引发孤独感。内向的人不喜欢、不习惯表达自己;或常常缺乏勇气,担心自己的想法不受重视或不被肯定,进而选择缄默,因此难免孤独。

孤独者因为采用消极的交往方式,并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,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。与这些人交往常常让人感到不愉快,于是他们很难建立有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的人际关系。因而难以摆脱孤独。心理学家认为,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,可以使孤独者走出孤独的恶性循环,并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。这些方案提供一定的希望,即孤独不必陷入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。

【孤独感改善方法】

1.克服自卑:由于自卑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,所以不敢与别人接触,从而造成孤独状态。这如同作茧自缚,自卑这层茧不冲破,就难以走出孤独.其实,人与人不可相比,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,人人都是既一样又不一样.所以,一个人只要自信一点,就会钻了出自织的茧,从而克服孤独。

2.外界交流: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,虽然客观上与外界交流造成困难,但依然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。如当你感到孤独时,可翻翻旧日的通讯录,看看你的影集,也可给某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写信。当然与朋友的交往和联系,不应该只是在你感到孤独时,要知道,别人也和你一样,需要并能体会到友谊的温暖。

3.勇于交往:与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,有时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。这是因为你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。例如,你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,由于你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,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情感中,所以,你在他人热烈的气氛中会感到倍加孤独。因此,在与他人相处时,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境下,都要做到“忘我”,并设法为他人做点什么,你应该懂得温暖别人的同时,也会温暖你自己。

4.享受自然:生活中有许多活动是充满了乐趣的。只要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,就会消除孤独,如有些人遇到挫折,心情不好,但又不愿与别人倾诉时,常常会跑到江边或空旷的田野,让大自然的清风尽情地吹拂,心情就会逐渐开朗起来。

总之,驱除孤独感很重要的一条,就是要尽力改变自己原来的环境。孔子曾说过: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”。一个人的时候,给自己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事情,读读书,听听音乐,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等等。每个人都会有孤单的时候,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,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。

人才测评   心理量表   UCLA孤独量表  

首页 | 性格 | 智力 | 健康 | 情商 | 职场 | 能力 | 综合 | 情感 | 教育 | 趣味 | 知识 | 量表 | 公考